大国科技

科学家首次发现原子核基态存在分子型结构

2023年11月27日 | 查看: 73279

  记者11月25日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近日首次通过实验证实在原子核基态中存在分子型结构。该研究发表在国际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作为亮点工作被美国物理学会的《物理》杂志在线报道。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等核子组成的量子多体系统,核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多种有趣的原子核结构,从球形核到变形核,甚至是表面密度稀疏的中子晕核。在这些结构中,原子核内出现集团结构是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原子核基态中的集团结构并不常见。有关基态集团结构的讨论可以追溯到1938年,理论物理学家通过分析α共轭核的结合能,推测铍-8、碳-12、氧-16等原子核的基态中可能存在α分子型的集团结构。但这一理论假设一直未被证实。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和合作者以新颖的实验方法,首次证实了在丰中子核铍-10基态中存在分子型结构。该实验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放射性核束工厂(RIBF)上完成。研究团队通过逆运动学下的敲出反应,研究了铍-10的α集团结构。实验中,0.5倍光速的铍-10次级束流轰击2毫米厚的固态氢靶,束缚在铍-10核中的α集团由质子敲出,几乎不转移任何动量给反应余核,使其保持了铍-10基态中的集团结构信息。

  实验结果表明,敲出反应的实验截面与微观模型下的理论预测非常吻合,从而验证了长期以来对铍-10基态的分子态结构假设,即形成α-α哑铃状核心,两个价中子垂直绕核心轴旋转。类似的结构可以在原子尺度上找到,但在原子核基态中非常罕见。

  这项研究首次为原子核基态的分子态结构理论描述提供了实验证据,并为进一步探索丰中子核基态中α集团结构的演化开辟了方向。(记者 颉满斌)

【纠错】 【责任编辑:朱家齐】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推荐阅读:

            通胀数据持续回落 纳指、标普500指数创15个月新高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九号卫星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启信息技术发展新篇 创数字世界无限可能

            数字技术赋能地方金融风险治理

            观察:今年“双11”,包裹为啥送得快?

            “雪龙2”号航行途中成功救援一求救船只

            新时代企业家故事|侯占军:重视研发创新是医药企业维持长期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墨子巡天望远镜新发现两颗近地小行星

            中国空间站全貌高清图像首次公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