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数据大讲堂丨破解“不敢、不愿、不会”难题 AI如何保障数据“可用不可见”?
来源:光明网 2025-09-25 13:27 X编者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近日,由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清华中国电子数据治理工程研究院主办,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据与治理专业委员会、光明网共同协办的“数据大讲堂”在清华大学举办,众多专家学者受邀参会并分享数据实践、探讨理论创新,促进数据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助力全面高质量发展。
光明网讯(记者 刘晗旭)近日,清华数据大讲堂第11讲成功举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工商联主席范渊担任主讲嘉宾。范渊以“AI时代下数据既要保护又要利用的思考与实践”为题发表主旨演讲,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浪潮下数据安全与流通的新范式、新路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工商联主席 范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范渊从人工智能正重塑网络与数据安全攻防平衡的角度切入,提出AI将重构安全运营及安全防御,大模型与智能体结合正重塑网络安全格局——安全平台由“信息聚合”升级为“自主思考”的安全大脑。同时,面对数据要素化带来的大规模、高通量流通需求,范渊强调安全必须从静态防护走向动态、场景化管控。他用“数据冷链”类比涉敏数据的可信流通:通过隐私计算、可信数据空间等技术,让数据“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实现普惠体验。针对“不敢共享、不愿共享、不会流通”三大痛点,范渊给出“三位一体”解题方案:技术上以可信执行环境(TEE)、多方安全计算(MPC)、联邦学习构建可信底座;制度上通过数据分类分级、合规审计建立信任;市场上以场景化应用牵引高价值流通。
范渊指出,集中式的隐私计算性能接近明文计算,但需要可信第三方;分布式的隐私计算则不需要第三方,但性能消耗较大。可信执行环境作为集中式隐私计算的代表,范渊将其比喻为“CPU中的国中国”,通过硬件级隔离保障安全。他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数字农业服务商通过可信执行环境,利用多个农场的种植数据训练最佳生长模型,既保护了各农场的数据隐私,又实现了数据价值共享。
此外,范渊还着重探讨了大模型的风险挑战与安全威胁,面对大模型生命周期风险,提出“四横(技术-管理-流程-组织)×四纵(战略-标准-审计-改进)”治理框架,覆盖数据准备、训练部署、运行应用全环节。“‘以AI治理AI、以AI对抗AI’是安全新阶段的必由之路,AI的发展必须锚定安全坐标、恪守向善准则,唯有如此,才能凝聚合力、共赢未来。”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
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
最热文章
- 各族各界代表聚首话心声 感恩奋进建设美丽新疆 1
- 和总书记面对面|“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2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沙漠绽放“致富花” 3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 4
- AI光影·新疆七十年|跨越七十载的新疆通衢征程 5
- 聚焦养老托育,如何激活“一老一小”消费新空间? 6
-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大众消费市场占比超七成 7
- 8部门:大力发展数字消费 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 8
-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机遇如何把握,挑战何以应对 9
- 雨水中,他们为孩子们架起"爱心桥" 秋雨冰凉 爱心滚烫 10
推荐阅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对《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