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科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发布

2024年04月23日 | 查看: 56037

  22日,科技部官网公布修订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提到,对于突发、紧急的国家科技需求,建立快速设立专项的响应机制;加强关键节点考核,强化科技成果的“实战性”,加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和产业竞争力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发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份由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文件,共分为总则、重点专项设立、项目组织实施管理、重点专项管理和总结验收、多元化投入与资金管理、监督与评估、附则等7章37条。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遵循原则为:需求导向、动态部署,充分授权、压实责任,开放创新、协同攻关,目标管理、加快应用。瞄准国家目标,从各行业各领域重大现实紧迫需求出发,加强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前瞻布局,凝练提出亟待突破的科技瓶颈和问题,动态部署重点专项;放眼全国遴选优势科研团队,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骨干作用,开展协同攻关。

  围绕重点专项的设立,《办法》指出,有关部门、机构、地方、企业等研究提出重点专项动议。科技部按照立项管理规程要求组织论证和综合平衡后,形成拟立项建议(含专项名称、主责单位、总体目标、实施周期等),按程序报批。对需求紧迫的选题动议,按照快速响应、灵活部署的要求,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加快启动。

  《办法》还要求,负责重点专项组织实施的主责单位,要加强组织实施机制创新,通过竞争择优、定向委托、分阶段滚动支持等多种项目遴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择优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可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链主制”、青年科学家项目、长周期项目等组织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修订后的《办法》强调,专项验收坚持成果导向,重点突出对重大标志性成果及成果转化应用情况等方面的评价,采取测试平台验证、真实应用场景考核、用户单位考核等方式,强化验收评价的客观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围绕多元化投入与资金管理,《办法》还提到,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加强央地联动、政企联动,引导地方、企业、金融资本及其他社会资金共同投入。与此同时,按照“放管结合、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实行“包干制”“负面清单”等多种方式,扩大科研经费管理自主权,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记者刘垠)

【纠错】 【责任编辑:朱家齐】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全球安全倡议的时代回响
      • 新华全媒+丨雄安律动:我与“金芦苇”共成长
      • 新华视点丨数字阅读时代,实体书店如何突围?
      • 我在现场丨沿着“铁人”足迹,追寻黑土地上的红色印记
      • 文旅新探丨西藏嘎玛沟:领略喜马拉雅的原始之美
      • 追光丨全运会新增“海陆模型足球赛”?好玩、爱玩!
      • 乡村振兴丨福建建阳:特色产业旺 山乡奔富忙
      • 重庆金佛山珍稀动植物保护记
      • 生活在地球第三极的动物们

              推荐阅读:

              中国移动联合多家央企重磅发布“九天·众擎基座大模型”

              消费品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中国科创典型调查报告》:我国科创水平 呈现高增长态势

              出征“天宫”再启航——记神舟十七号航天员

              流动的力量:共融共生的公益创新之路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启信息技术发展新篇 创数字世界无限可能

              我国科学家实现基于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信标的零知识证明

              我国成功发射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01星

              我国地磁场探测精度最高卫星投入使用

              “星空摄影师”暗夜探宇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