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科技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可规模制造的光子芯片材料

2024年05月10日 | 查看: 58292

  光子芯片是未来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业界一直在寻找可规模制造光子芯片的优势材料。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欧欣领衔的团队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开发出钽酸锂异质集成晶圆,并成功用其制作高性能光子芯片。该成果5月8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该集成晶圆是由“硅-二氧化硅-钽酸锂”组成的“三明治”结构,其关键在于最上层薄约600纳米的高质量单晶钽酸锂薄膜及该薄膜与二氧化硅形成的界面质量。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可规模制造的光子芯片材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钽酸锂薄膜有优异的电光转换特性,可规模化制造,应用价值极高。

  记者:董雪、孙青

  编辑:王洪流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陈听雨】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人才集聚 人口回流——东北引才留才效果初现
      • 财经深一度丨政策性金融如何打通准公益类等项目融资堵点
      • 新华全媒+丨地震来了怎么办?“蓝朋友”教你科学避震
      • 新华鲜报丨出口近4000万辆!来看自行车王国的新赛道
      • 记者手记丨“演出+旅游”让城市焕发更多活力
      • 特写丨当篮球少年遇见姚明
      • 追光丨奥运火种乘船登陆,法国如何把火炬传递“玩出花”
      • 探访大型“无人植物工厂”
      • 空中俯瞰天坑之美

              推荐阅读:

              探访中国铁路源头:感受铁路事业飞速发展的前世今生

              算力基础设施发展量化指标出炉 万亿级算力产业迎重磅政策利好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数字金融顺潮而上

              算力行业或出现价格上行态势

              中国空间站动态|航天医学领域多项实验进行中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大湾区数据共享迈出重要一步

              直击链博会①丨智能汽车“驶入”链博会!自动驾驶应用在这些场景

              微众银行:打破乡村金融服务壁垒 创造普惠金融更多可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