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

“免密支付”,为何一不留神就开通了

2025年03月27日 | 查看: 62090

  3月26日,本报经济版刊发文字报道《“免密支付”风险怎样防范》并发布相关短视频。许多网友留言反馈:“不是我们想开,是它老弹出来,一不留神就开通了”“买东西时常常自动弹出‘免密支付’的窗口,不知道奥秘在哪儿”……

“免密支付”,为何一不留神就开通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密支付”原本是为了提升消费者的支付便利性,为何却因诱导开通而被消费者诟病?如何规范此类行为?记者进行了采访。

“免密支付”,为何一不留神就开通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提供‘免密支付’服务,本质上是支付平台出于利益考虑的一种商业行为。”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助理教授唐敦哲认为,由于“免密支付”能够极大程度缩短支付链条、提升支付效率,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在页面设计上做文章,让“免密支付”的开通具有诱导性。

  唐敦哲分析,背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支付平台能够显著增加收入,降低运营成本。由于“免密支付”的开通,消费者在支付时的环节减少,降低了交易过程问题的发生率,平台用于处理此类问题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免密支付”具有一定诱导性,平台用户黏性较高,也进一步增加了平台收入。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看,诱导支付的背后实质上是平台竞争的白热化。“市场竞争激烈,支付服务利润可观。出于经营考虑,一些支付平台甚至会与银行进行捆绑,从而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唐敦哲说。

  如何进一步规范管理、避免消费者钱财损失?

  唐敦哲建议,首先,页面在视觉设置上不应明显诱导,“同意开通”的按键不应比“不开通”更明显,或者在开通时增加人脸识别等步骤,以非常明显的方式告知消费者开通风险。对于已开通的行为,要降低关闭难度、减少关闭操作步骤,可以设置撤回期,如设置24小时或48小时内一键撤销等。

  其次,要加强监管。在技术上,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异常开通、开通后的盗刷等潜在的不合理消费行为进行监测,同时设置物理隔离和分级账户,例如“免密支付”的金额上限,帮助消费者保持理性。

  此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如何在开通“免密支付”时注意分辨,开通后如何关闭,开通可能带来哪些风险……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典型案例宣介,特别是强化对老年消费群体的宣传教育,帮助其远离平台“套路”。

  “规范‘免密支付’开通行为,离不开各方协同,同时借助科技的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支付环境,守护好消费者的‘钱袋子’。”唐敦哲说。(记者  王崟欣)

【纠错】 【责任编辑:赵秋玥】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文化活力迸发奏响“春之声”
      • 新华全媒+丨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观察
      • 财经聚焦丨“情绪经济”打开消费新空间
      • 新华视点丨AI热潮中,哪类人才最紧缺?
      • 全球连线丨探访沪首家外商独资医院 感受医疗开放新举措
      • 全球瞭望丨美媒:中国“工程师红利”正获得巨大回报
      • 记者手记丨中国足球,永不独行
      • 轨道交通为何登山城“必吃榜”
      • 那些美到极致的中国锦绣

              推荐阅读:

              AI海报 | 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

              美股三大指数连跌两日 银行股全线走低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算启新程 智享未来

              银龙飞驰 中国高铁见证“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发展

              我国成功发射云海一号04星

              软云科技盈转亏营收增 蓝鲸:规模待扩大现金大幅流失

              重磅数据“三连杀”压垮美股?纳指止步三连涨跌1.78% 特斯拉跌5.69%

              美股集体收高:道指结束六连跌 热门中概股普涨

              科学技术部:中国已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6E卫星

              关键词: